据《华尔街日报》周五(5月29日)报道, 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将跨越一个新的门槛,政府计划放宽个人和企业海外投资限制。
据知情中国官员透露,预计中国国务院将在未来几周宣布这一最新举措,将允许中国个人和企业直接购买海外市场上的股票、债券以及房地产,取消这方面的投资限制。这些官员称,最初将只允许某些指定自贸区内的个人和企业这样做,但未来将逐渐扩大试点范围。
这种渐进式的做法是中国领导人的典型策略,政府希望在经济减速之际,维持严格管控并把相关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同时仍推进经济改革。
放宽管制为加入IMF货币篮子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积极争取,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在今年晚些时候宣布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放松资本管制的紧迫性加大。综合来看,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开通沪港通等多项举措正帮助中国朝着一个长期的国家层面的目标迈进,即允许投资者和企业自由地将资金带入、带出中国。
放开资本账户或存在巨大风险
放开资本账户也就是允许金融交易相关资金跨境流动,这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据上述官员们称,中国政府希望避免出现大量资金流出从而令国内经济进一步走软的情况。而如果出现大量资金流入,则会进一步增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使国内出口商更难以在海外市场竞争。
不过,放开资本控制最终应该能令中国人在管理财富方面获得更好机会,为金融服务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并帮助中国经济向更多由消费和服务驱动转型。
目前中国投资渠道有限
普通中国民众目前的投资选择非常有限。中国的存款利率通常低于通货膨胀率。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大量储蓄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市,造成股市时常大起大落,令许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泡沫膨胀。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4月份在提交给IMF的一份半年度状态报告中称,中国的战略不是基于完全可兑换或自由兑换的传统概念,而是有管理的可兑换概念。所以一定程度的管控仍将维持。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存在资本控制,中国才得以从1997年至1998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中幸免,并使人民币免于出现类似近期俄罗斯卢布暴跌的情形。
IMF周二呼吁中国在两至三年内实现汇率有效浮动。IMF近日放弃了长期以来持有的人民币被低估的看法。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张智威称,未来几年市场可能意外地发现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国际化方面进展很快。
最近一项意在放松资金流动的措施是允许在上海自贸区等地区注册的中资企业从海外借款用于国内业务扩张,此举可帮助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举例来讲,上海自贸区设立于2013年底,是金融改革的试验田。中国大型国有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State Grid Corp.)过去一年通过位于上海自贸区的子公司在境外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借入资金。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管理人员称,该公司随后利用这些资金在中国东部建造了风力发电厂。
目前,尽管中国允许跨境资金流动用于外贸和工厂投资,但政府严格限制流入和流出中国的资金用于股市和债市等金融投资。
中国政府的最新放松举措针对的是企业金融交易以及国内个人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限制。多年来国内许多居民尝试通过各种方法来规避这一限制,有些甚至是违法的。许多经济学家表示,为海外投资提供合法途径将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监控风险。
据知情官员透露,根据这份计划,符合一定标准的个人可以直接投资海外证券及其他资产,拓宽了他们对外投资的渠道,而过去对外投资则需要经过获得许可的资产管理人进行。
这些官员称,最先受益的将是那些注册地在上海等自贸区以及深圳前海地区公司的员工,初始阶段的要求是至少拥有人民币100万元(16万美元)资产。
这些官员还称,对于企业来说,这一计划将放松对外证券投资的限制,上限可能会提高至10亿美元,目前最高额度为3亿美元。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资深研究员拉迪(Nicholas Lardy)说,他们(中国当局)喜欢额度,额度将逐渐提高,但是他们会一直把这当成一个安全机制,从而确保事情不会完全失控。
不过拉迪说,他认为中国目前已经非常接近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