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普惠金融不仅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人行济宁市中支党委书记、行长郑现中表示,该行将突出普惠金融发展作为履行基层央行职责的切入点,从区域信贷政策设计到金融产品创新,从信贷管理创新到支付服务创新,始终坚持心系社会民生,致力于新型金融模式的探索。
强化引导 加力“扶小”和“支农”
“2015年,我们参加人民银行组织的银企对接会并提交了融资需求,没想到,一周内就有多家银行联系了我们,公司顺利拿到300万元的贷款。”邹城市鲁创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彦丽对银行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
“为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我们积极协同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不同层次的银企对接会、洽谈会、座谈会等推动银企合作。”人行济宁市中支副行长林飞说,仅2015年以来,全市就累计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567余个,达成合作意向近214亿元,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
据介绍,为充分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金融需求,人行济宁市中支创立了小微企业重点联系行制度。截至2015年末,济宁市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566.4亿元,同比增加70.7亿元,增长12.9%,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6个百分点。
在推动三农经济发展方面,人行济宁市中支多措并举,加强政策引导。在该行指导推动下,各金融机构着力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保险”贷款、“云农贷”、“船舶抵押+保险”等多个农村金融创新产品。2015年,全市金融机构共创新农村金融产品24个,贷款余额41.41亿元,惠及农户2672个、农企170个、新型农业经济体209个。在全市10个县(市、区)确定21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推动落实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为其提供“一对一”全方位金融服务。截至2015年末,216家试点主体贷款余额达16.7亿元。
践行民生 凸显金融正能量
“是银行工作人员在俺正为资金发愁的时候送来了贷款,帮俺解了燃眉之急。”回想起创业初期的经历,济宁市百兴奇农业技术开发公司创办人桑文军记忆犹新。2015年初,桑文军成立农业技术开发公司实施规模化种植,但前期投入资金大使其经营受到很大限制。邹城农商行在了解情况后,利用“公司+保险”合作担保贷款模式,为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00余万元。
记者了解到,人行济宁市中支对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始终保持高度重视,每年均会同财政、人社等部门下达年度小额担保贷款增长目标,提高各类创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联合财政部门出台意见,指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大学生村官创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深入推进助学金融服务工作,努力实现助学贷款“应贷尽贷”等。
数据显示,2015年,济宁小额担保贷款余额达到7.09亿元,同比增长30.09%,直接扶持就业创业人数近3.5万人,同比增长16.95%;各涉农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产品和服务方式26项,同比增长23.81%;各类助学贷款余额400万元,同比增长31.55%。
此外,在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方面,该行通过建立房地产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房地产信贷政策效果评估和专项督导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2015年,济宁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7.97亿元,同比增加2.82亿元;棚户区改造住房贷款余额7亿元,占全部保障性住房贷款余额的87.8%。
夯实基础 金融设施遍城乡
在济宁恒祥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秦洪国指着一旁的电话POS机介绍说:“银行给俺们装上这部机子以后,刷刷卡货款很快就到账了。现在,不仅是社员和合作社之间,就是俺们社员之间结算也不再q用现金了。”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人行济宁市中支一直将金融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着力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致力于全市金融服务条件的改善和环境的优化。统计显示,2015年,济宁农村地区ATM、普通POS机、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同比分别增长2.77%、97.93%、106.15%,农村地区每百人拥有金融基础设施1.06台,村均金融基础设施达3.74台。
与此同时,该行大力推广金融IC卡,城乡居民金融服务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截至2015年末,全市累计发行金融IC卡918万张,3182台ATM完成电子现金跨行圈存改造,改造率100%,金融IC卡信息惠民工程标识张贴率达100%。
在建设高效便捷现代化支付体系的“硬设施”基础上,该行高度注重信用体系“软环境”建设,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广泛采集相关经济主体信息,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征信数据库建设,探索突破农户、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瓶颈。截至2015年末,共创建信用乡镇28个,信用村3121个,为82.4万户农户和10.5万户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档案。 (制图:张乐)